近日,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研究生张晶晶在关于新型混合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方面成果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引入了一种简单直接环保且具有成本效益的策略,在探索新型复合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该相关研究成果在材料和能源类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EnergyMaterials(影响因子为21.875)上发表题为“In-SituEncapsulationofIronComplexNanoparticlesintoBiomass-DerivedHeteroatom-EnrichedCarbonNanotubesforHigh-PerformanceSupercapacitors”(铁复合纳米粒子原位封装在生物质衍生的碳纳米管中,用于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论文,该成果在温州大学金辉乐教授、王舜教授和德国伊尔梅瑙工业大学雷勇教授合作指导下完成。该研究采用原位合成铁复合纳米颗粒包裹在生物质衍生的N,P共掺杂的碳纳米管中,使用天然资源蛋黄作为富含杂原子的碳源,铁氰化钾作为铁化合物的前驱体。杂原子掺杂和FeX纳米粒子复合的协同作用以及独特的结构特征赋予了所制备材料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基于FeX@NPCNTs电极组装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显示优异的比电容(体积电容1312.0Fcm-3),且在50000次循环后,容量几乎无损失。据悉,近年来,温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依托浙江省化学一流(A类)重点学科的科研优势,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让所有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在科研实践中培养了学术创新精神和能力。据统计,近三年来,研究生在影响因子大于10以上的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成果20余篇,主持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科研项目30余项,考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博士50余人,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奖励。
相关推荐: